秦书八体是指秦朝八种书写的字体:     1 大篆: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写的十五篇文字。一名「籀文」,则是据写者之名而称的。     2 小篆:即秦朝李斯、赵高、胡母敬据大篆而省改,分别写成《仓颉》、《爰历》、《博学》篇,字体有别于大篆,所以称小篆。又一名「秦篆」,那是因为这些字形都是秦时人创的,并且通行于当代,所以称为「秦篆」。     3 刻符:是刻在符节上的字体。     4 虫书:是写在旗帜或符节上的字体。因这些字体有的像鸟,有的像虫,而鸟也称羽虫,所以称为虫书。     5 摹印:是写刻在印材上的字体。印材有大小,所以在写刻之前必须先予规画,这就为什么称「摹印」的道理。这种字体的特征是屈曲缜密。     6 署书 是题在匾额上的文字。     7 殳书 是铸在兵器上的文字。殳是一种兵器。     8 隶书 是由秦时杜(今陜西省长安县南)人程邈所作。这种字体书写便捷,辅助篆书的不及。     再细分,小篆当还有玉筯篆、玉箸篆、铁线篆、草篆等。
 
    一种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,这就是隶书。     秦时有一个叫程邈的县吏得罪始皇,关在狱中,见当时狱官的幺牌用小篆书写很麻烦,经多年悉心钻研,化繁为简,化圆为方,创立了这一新的字体。秦始皇看了大为欣赏,不仅赦免了他的罪,还封他为御史,并将这种字体普遍运用于官狱文字事物之中。因程邈是个徒隶,该书体又专供隶役应用,所以就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。     到了汉魏,已臻完善完美,从笔势到结构都成了与秦篆完全不同的一种书体,并为其后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     书法专业术语称秦隶为“古隶”,汉隶为“今隶”。 |